跳至主要內容

肩膀疼痛別輕忽!骨科醫師解析肌腱損傷治療與復健關鍵

【真實案例】推拿竟導致肌腱斷裂!

兩年前有位70歲阿伯,右肩隱隱作痛跑去國術館推拿。老師傅抓起手臂「喀啦」猛甩兩下,當場聽到「啪」的撕裂聲,整隻手瞬間腫得像麵龜!連睡覺都痛到翻來覆去,後來檢查才發現:

🔴 三角肌下滑液囊積血30cc
🔴 棘上肌、棘下肌肌腱「整條斷開」
🔴 關節活動度只剩正常人30%

肩關節構造大解析(附圖解說明)

四大關節組成:

  1. 盂肱關節(主要活動關節)
  2. 肩鎖關節(連接鎖骨與肩胛骨)
  3. 胸鎖關節(連接胸骨與鎖骨)
  4. 肩胛胸壁關節(滑動式關節)

關鍵防護機制:

▶️ 旋轉肌袖四兄弟:棘上肌/棘下肌/肩胛下肌/小圓肌
▶️ 肩峰下滑液囊(緩衝墊功能)
▶️ 盂唇軟骨(加深關節窩)

中老年人常見3大肌腱危機

第一階段|肌腱炎

✅ 25歲以下年輕人居多
✅ 超音波顯示組織水腫
✅ 熱敷+消炎藥可改善

第二階段|纖維化

⚠️ 25-40歲上班族好發
⚠️ 肌腱變厚像老橡皮筋
⚠️ 需搭配增生療法

第三階段|斷裂期

❗ 40歲後發生率激增
❗ 完全斷裂需手術縫合
❗ 延誤治療恐致五十肩

最新診斷工具比一比

檢查方式 優點 缺點 費用
超音波 動態觀察+導引注射 操作者技術影響大 600元
核磁共振 3D完整成像 不能動態檢查 6000元
X光 看骨刺骨折 看不到軟組織 300元

治療方式全攻略(含復健時程表)

🚑 急診處理SOP:

  1. 冰敷減腫(每次15分鐘)
  2. 三角巾固定
  3. 超音波抽積血
  4. 類固醇注射(限接骨點)

✂️ 手術兩大選擇:

▸ 傳統開放手術:適合大範圍撕裂
▸ 關節鏡微創:傷口小恢復快

🏋️ 復健黃金期:

▶️ 0-4週:被動關節活動
▶️ 4-8週:輕度肌力訓練
▶️ 8-12週:功能性訓練

日常保養5要訣

  1. 避免手提過重物品
  2. 睡覺時手臂勿高舉
  3. 運動前充分熱身
  4. 補充維生素C+蛋白質
  5. 每小時做「招財貓」姿勢伸展

醫師特別提醒:

「很多長輩以為肩膀痛就是五十肩,其實超過6成是旋轉肌袖損傷!曾遇過阿嬤自己拉單桿『復健』,結果把肌腱整個扯斷…」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