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醫師營養師解密「微生酮飲食」:安全控糖、健康瘦身新選擇!

醫師營養師破解生酮迷思!「微生酮飲食」三大關鍵調整

最近社群網站瘋傳各種「生酮美食照」,但你知道傳統生酮可能暗藏危機嗎?中山醫院家醫科陳欣湄醫師與資深營養師宋明樺特別提出改良版「微生酮飲食法」,帶你一次搞懂怎麼吃才安全!


生酮飲食的「醫療身世」大公開

原本竟是癲癇療法?

你可能不知道,生酮飲食根本不是新潮減肥法!早在1920年代,醫師發現讓癲癇兒童嚴格控制碳水攝取,能有效減少發作次數。當時的飲食比例是:

  • 碳水化合物:5-10%
  • 蛋白質:15%
  • 脂肪:75-80%

但這種極端比例若沒醫護監控,很容易出現以下狀況: ▶️ 整天頭暈想吐
▶️ 口氣有爛蘋果味
▶️ 肌肉無力痠痛
▶️ 女生生理期大亂


傳統生酮三大地雷區

別被網路食譜騙了!

  1. 蛋白質陷阱:狂嗑雞胸肉根本錯誤!生酮需要的是高脂肪,但雞肉脂肪含量僅5-10%,吃多會變成「偽生酮」
  2. 油脂選擇錯:許多人猛吃豬油、牛油,反而讓膽固醇飆破表
  3. 忽略隱形碳水:醬料、調味料裡藏的糖分最可怕!

宋明樺營養師門診就遇過案例:30歲上班族實施生酮3個月,體重沒降反升,抽血發現低密度膽固醇(LDL)暴增40%


「微生酮飲食」黃金比例

醫師認證安全版

陳欣湄醫師特別調整傳統比例,研發更適合台灣人的吃法: 營養素 傳統生酮 微生酮
碳水化合物 5-10% 30-40%
蛋白質 15% 15%
脂肪 75-80% 45-55%

三餐這樣吃最安心

早餐範例

  • 地瓜半條(拳頭大)
  • 酪梨半顆+初榨橄欖油1小匙
  • 無糖豆漿300c.c.
  • 水煮蛋2顆

關鍵技巧

  1. 選低GI碳水:南瓜、糙米優先
  2. 好油搭配法:橄欖油+堅果+深海魚
  3. 定期監測:每週量腰圍、每月驗血壓血脂

四類人絕對不能試!

這些族群請直接跳過

⚠️ 糖尿病患者(尤其第一型)
⚠️ 脂肪代謝異常者
⚠️ 肝腎功能不佳者
⚠️ 發育中兒童青少年

陳醫師強調:「曾有糖尿病患者自行生酮,血糖飆破200mg/dL,送醫時已酮酸中毒!就算要嘗試,務必先做三大檢查:肝功能、腎功能、空腹血糖!」


營養師的採買清單

超市這樣挑就對了

✅ 優質油脂區:

  • 冷壓初榨橄欖油
  • 亞麻仁油
  • 無調味綜合堅果

✅ 蛋白質區:

  • 鯖魚、秋刀魚等小型深海魚
  • 草飼牛肉
  • 板豆腐

✅ 碳水區:

  • 帶皮地瓜
  • 紫米
  • 燕麥片

宋明樺提醒:「椰子油雖能快速產酮,但月桂酸含量高,心血管疾病者要限量!」


常見QA一次解

大家都在問…

Q:實施多久能看到效果?
A:健康者約2-4週體脂微降,但每月減重勿超過3%

Q:外食族怎麼執行?
A:自助餐挑「1菜+1肉+半碗飯」,另外自備橄欖油拌菜

Q:出現哪些症狀要暫停?
A:心悸、持續頭痛、尿液深茶色,請立即恢復正常飲食!


專家最後提醒

「微生酮只是飲食過渡期」,陳醫師建議最多實施3-6個月就要逐步恢復均衡飲食。瘦身成功後,維持「211餐盤原則」才是長久之道:每餐2份蔬菜、1份蛋白質、1份全穀類。

想要安全變健康,絕對不能走極端路線!現在就拿出你的飲食紀錄本,開始規劃專屬的「微生酮計劃」吧!

分類:飲食營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