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認證!飲食運動黃金比例大公開
現代人最常問的「到底該怎麼吃?怎麼動?」這次讓五代中醫世家傳人張維鈞醫師,用八個生活化原則帶你破解迷思!
🥗【飲食四大鐵則】吃對比少吃更重要
1. 菜肉比例3:1的科學秘密
- 🔍 植物性 vs 動物性:每餐維持3:1黃金比例(約2拳頭蔬菜+1掌心肉類)
- 🚨 腸胃弱者注意:高纖食物要「挑時段吃」,像地瓜適合早餐,晚餐改吃南瓜更好消化
- 🥄 貼心提醒:燕麥要選「傳統壓片」的,即食燕麥容易脹氣
2. 吃好油比不吃油更重要
- 🌰 素食者必看:全穀類+蔬菜+蛋白質=3:1:1,每天至少補充冷壓橄欖油15ml(約3茶匙)
- 💡 烹調技巧:涼拌用初榨橄欖油,炒菜改用玄米油更耐高溫
- ⚠️ 常見誤區:完全不吃油會影響荷爾蒙分泌!
3. 吃飯速度決定消化力
- ⏳ 30分鐘進食法:每口咬30下,強迫自己看時鐘吃滿半小時
- 🤏 八分飽判斷法:起身走動時不會感覺食物頂到胃部
- 💨 打嗝警訊:飯後連續打嗝超過3次,代表這餐過量了
4. 異常打嗝是身體求救訊號
- 🆘 危險徵兆:空腹打嗝+喉嚨有酸味,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前兆
- 🍱 改善對策:改成「五餐制」少量多餐(3主餐+2點心)
- ❗ 緊急處理:用拇指按壓內關穴(手腕橫紋下三指處)緩解不適
🏃【運動四大關鍵】流汗多≠效果好
1. 運動強度自我檢測法
- 😌 理想狀態:運動完「精神變好+微出汗」才是黃金標準
- 👕 衣物判斷:只有腋下輕微汗漬,整件衣服沒濕透
- 😫 過量指標:隔天起床「大腿痠+眼皮重」要立即調整
2. 高強度運動隱藏危機
- 🚴 騎車/跑步陷阱:每週激烈運動別超過3次,搭配游泳平衡訓練
- 💔 心臟警訊:運動時「胸口緊+喉嚨卡」要立刻停止
- 📆 修復秘訣:激烈運動後吃香蕉+無糖豆漿修復肌肉
3. 異常流汗是代謝失調
- 💦 危險汗訊:靜坐也流汗、汗味帶酸臭要就醫檢查
- 🌡 調理對策:用黃耆5片+枸杞20粒煮「固表茶」改善
- 👕 穿衣技巧:運動時穿吸濕排汗衣,避免毛孔阻塞
4. 體力差的正確鍛鍊法
- 🐢 虛弱者公式:每天運動時間=現在能忍受時間×1.5倍
- 📈 漸進式訓練:從「飯後靠牆站10分鐘」開始培養體能
- 🥛 營養補充:運動前半小時喝蜂蜜水預防頭暈
📚 養生推薦:《五代中醫(下)養生解毒50招》破解17個常見迷思,用食療改善體質!采實文化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