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師也中招!心肌梗塞的「非典型警訊」全解析
臺安醫院心臟外科袁明琦醫師平常在節目上侃侃而談心血管保健,沒想到自己竟在2023年3月成為心導管手術台上的患者。這位體型圓潤的專家坦言:「發病前半年,身體早就亮紅燈!」
🚨 被忽略的「危險前兆」清單
- 騎單車時:胸口像被保麗龍板壓住,喘不過氣
- 快步走:左手臂出現「螞蟻爬行感」,持續3-5分鐘
- 飯後打嗝:伴隨火燒心,誤以為是吃太飽
- 夜間盜汗:睡覺時莫名全身濕透,床單能擰出水
「最扯的是我當下還自我催眠!」袁醫師苦笑說,明明看診時常提醒病人「手麻胸悶要警覺」,輪到自己卻找盡藉口:
- 把胸痛怪罪前晚吃的麻辣鍋
- 手痠推給搬家時搬重物
- 盜汗說是更年期提早報到
💔 生死一瞬間!醫師親述「心梗爆發」真實感受
「那天晚上胸口突然像被千斤頂壓住,左胸有種『想捶卻捶不到』的悶痛,全身冷汗直冒。」袁醫師回憶,即便身為心臟專家,當下仍犯下三大錯誤:
- 硬撐2小時才就醫
- 自行服用胃藥+止痛藥
- 隔天還想照常看診
「躺在推床上看天花板燈管快速掠過,腦中閃過太太小孩的臉,突然發現遺囑都沒寫…」歷經緊急心導管手術後,他在加護病房立下兩大人生決心。
🍔 從「無肉不歡」到養生達人的飲食革命
過去袁醫師的日常飲食堪稱「心血管殺手套餐」: | 時間 | 舊習慣 | 新改變 |
---|---|---|---|
早餐 | 培根蛋餅+大冰奶 | 鮭魚沙拉+無糖豆漿 | |
午餐 | 控肉便當+滷蛋 | 清蒸魚便當+雙倍青菜 | |
晚餐 | 和牛燒烤+啤酒 | 藜麥飯+蒜炒菠菜 |
營養師黃蘭茜特別提醒:「蹄膀、滷肉這些『白肉』(肥肉)含大量飽和脂肪酸,會讓血管像年久失修的水管一樣卡油垢!」建議每天至少吃「3拳頭蔬菜+2拳頭水果」,例如:
- 早餐:半碗燙地瓜葉
- 午餐:1碗綜合生菜
- 晚餐:1碟炒菇類
- 點心:蘋果+奇異果
⏳ 與死神賽跑的「黃金90分鐘」守則
袁醫師用血淚經驗整理救命SOP:
- 辨識症狀:胸痛+左臂麻痺+冒冷汗就要警覺
- 緊急處置:
- 立即坐下休息
- 舌下含硝化甘油片(若有)
- 撥打119而非自行就醫
- 治療時限:20分鐘內送醫,90分鐘內打通血管
「別像我差點把自己拖死!」袁醫師呼籲,現在他隨身攜帶「救命三寶」:遺囑副本、硝化甘油片、急救連絡卡,更定期做「血管健康檢查」:
- 每半年:頸動脈超音波
- 每年:心臟鈣化指數分析
💡 醫師的兩大人生覺悟
-
財務規劃:手術後立刻找律師立遺囑,特別註明:
- 醫療決策代理人
- 數位資產處理方式
- 保險理賠分配原則
-
飲食革命:
- 週末自煮「護心餐」:鯖魚+番茄+橄欖油
- 辦公室抽屜常備「急救零食」:無調味堅果
- 每週3次「微流汗運動」:快走+游泳
「以前總覺得死亡很遙遠,現在看診都會多問病人一句:『你的遺囑寫好了沒?』」袁醫師笑著說,這場病讓他從「叫病人養生」變成「用生命示範養生」的活教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