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乳房鈣化全解析!10大常見成因+X光判讀5重點,預防乳癌必知關鍵

乳房鈣化是乳癌前兆?醫師教你從X光片看懂關鍵差異

什麼是乳房鈣化?

簡單來說就是乳房組織裡出現「鈣質沉澱」,透過X光攝影會呈現白色小點。這些鈣化點小到像鹽巴顆粒,大的可能有米粒大小。根據統計,約有50%女性做乳房攝影時會發現鈣化點,但先別緊張!多數都是良性現象。

鈣化點形成3階段

  1. 細胞變化期:組織發炎或受傷後開始產生變化
  2. 鈣鹽沉積期:死亡細胞逐漸累積鈣質
  3. 影像顯現期:透過X光機才能清楚看見

10大常見鈣化成因解析

類型 特徵 好發族群
✅皮膚鈣化 邊緣模糊呈片狀 長期皮膚過敏者
✅血管鈣化 管狀平行線條 糖尿病、高血壓患者
✅纖維腺瘤鈣化 爆米花狀大顆粒 年輕女性
✅乳管擴張鈣化 雙側乳頭下方 哺乳後女性
✅脂肪壞死鈣化 不規則空心圓 曾受撞擊者
✅囊腫沉積鈣化 茶杯狀層次分明 長期囊腫未處理
✅手術疤痕鈣化 沿傷口分佈 接受過乳房手術
✅更年期鈣化 雙側對稱散佈 停經後女性
✅感染發炎鈣化 伴隨皮膚紅腫 乳腺炎患者
❗惡性鈣化 砂粒狀成簇聚集 無特定族群

惡性鈣化5大危險特徵

當X光片出現這些pattern要特別注意:

  1. 形狀不規則:像樹枝分岔或鋸齒狀
  2. 大小不一致:從0.1mm到2mm混雜
  3. 密度深淺不一:有些像白粉筆,有些半透明
  4. 群聚分布:10平方公分內超過5個點
  5. 沿乳管排列:呈現線性/段狀分布

醫師判讀3步驟

  1. 放大攝影確認細節
  2. 比對舊片觀察變化
  3. 必要時做立體定位切片

日常預防5招降低風險

  1. 控制三高:血糖、血壓、血脂過高易加速血管鈣化
  2. 適量補鈣:每日1000mg即可,過量可能沉積異常
  3. 定期檢查
    • 40歲以下:每年超音波
    • 40歲以上:每2年X光+超音波
  4. 乳房保養
    • 洗澡時由外往內輕壓檢查
    • 避免長時間壓迫(如趴睡)
  5. 飲食調整
    •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
    • 減少高油脂紅肉攝取

檢查流程全攻略

  1. 初階檢查:X光攝影(MMG)基本定位
  2. 進階確認
    • 放大攝影(3倍率細看)
    • 超音波輔助檢查
  3. 必要處置
    • 真空輔助切片(微創)
    • 術中冰凍切片(開刀房即時分析)

最後要提醒,約有20%乳癌初期「只表現鈣化」而摸不到腫塊,特別是DCIS乳管原位癌。建議符合資格的女性務必善用政府提供的免費篩檢,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!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