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想讓家人安詳走完最後一程?急救前你必須知道的關鍵真相

急救不是萬靈丹!那些醫院沒告訴你的維生治療真相

▌叫救護車=同意全套急救?多數家屬不知道的殘酷現實

最近接到好多家屬哭著來諮詢:「醫師,我們只是叫了救護車,怎麼會變成這樣?」這些案例驚人地相似

  1. 80歲阿嬤吃粥噎到→送醫裝呼吸器→氣切→插鼻胃管→臥床3年
  2. 癌症末期的爺爺停止呼吸→救護車送急診→CPR壓斷肋骨→進加護病房
  3. 失智10年的阿公發燒送醫→插管治療→家屬每天到醫院「看機器」

這些家屬都不知道,按下119那刻就等於簽下「急救同意書」!台灣急診醫師跟我說,現在救護車出勤90%都會施作CPR,就算患者早已簽署DNR(不施行心肺復甦術)。

▌為什麼醫院不敢停止治療?醫師親揭醫療現場的難處

去年有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:

「70歲肺癌阿伯在家停止呼吸,兒子堅持要送醫。急診醫師看到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,但其他家屬堅持要救。最後插管住加護病房2個月,兒子每天問:『為什麼不能拔管?』」

現在醫療現場有3大潛規則

  1. 急救到底文化:只要家屬沒共識,醫師絕對不敢停
  2. 醫療糾紛陰影:曾有醫師依家屬要求拔管,被告過失殺人
  3. 科別銜接漏洞:急診只管救命,後續治療要等病房醫師

▌想避免「救生變折磨」?這3件事現在就要做

1. 找「雙主治醫師」最保險

  • 大醫院專科醫師:負責疾病治療
  • 社區居家醫師:24小時到府評估
  • 關鍵時刻兩邊醫師會直接溝通,避免急救誤判

2. 簽文件≠有保障!要定期演練

  • 每季全家開「醫療會議」演練: ▸ 什麼情況叫救護車? ▸ 什麼情況先聯絡居家醫師? ▸ 不同親戚有意見時怎麼處理?
  • 把DNR文件貼冰箱+放皮夾

3. 看懂「急救套餐」的連鎖反應

急救動作 可能後果 恢復機率(80歲以上)
心臟按摩 肋骨斷裂、內出血 <5%
電擊去顫 皮膚灼傷、心肌損傷 <3%
插呼吸管 無法說話、譫妄躁動 永久依賴率62%

▌關鍵時刻怎麼做?醫師教你判斷時機

⭕應該立即叫救護車的情況

  • 突然劇烈胸痛+冒冷汗
  • 年輕家人意外昏迷
  • 不明原因抽搐不止

❌先聯絡居家醫師的情況

  • 癌症末期呼吸變慢
  • 失智長輩拒絕進食
  • 臥床患者發燒昏迷

上個月有位家屬做得超棒:

「爸爸肝癌末期最後一天,媽媽發現呼吸變淺時,先打給我們的居家護理師。護理師15分鐘內到宅確認狀況,等自然停止呼吸後才聯繫禮儀社。整個過程完全沒驚動警察或救護車。」

▌這些話現在就要跟家人說明白

臨床最常遇到家屬哭訴:「早知道就…」避免遺憾的5句關鍵對話

  1. 「如果插管要住加護病房,您希望住多久?」
  2. 「當醫師說希望不大時,您想繼續拼還是回家?」
  3. 「如果急救會壓斷肋骨,您能接受嗎?」
  4. 「想要最後一刻在家還是在醫院?」
  5. 「哪些親戚需要事先溝通?」

記得要把對話過程錄音或寫成紙本,最好有鄰居或里長當見證人。現在各縣市都有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,建議帶長輩每2年更新一次意願。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