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糖尿病飲食好難?醫師破解迷思:掌握兩大原則,醣類也能安心吃

糖尿病友必看!破除「完全戒醣」迷思

很多糖友一聽到「醣」就嚇得不敢碰,新陳代謝科醫師謝明家強調:「重點不是完全不吃,而是要『挑對醣、算份量』!」根據統計,台灣每10個人就有1個糖尿病患,掌握下面兩大原則,就算確診也能吃得很安心。


原則一:聰明挑選「慢醣」食物

把「升糖指數(GI值)」當成選食指南就對了!簡單分3類:

  • 🟢 低GI首選:糙米飯、燕麥片、全麥麵包(帶麩皮的最好)
  • 🟠 中GI適量:地瓜、南瓜、香蕉(成熟度會影響GI值)
  • 🔴 高GI少碰:白吐司、西瓜、荔枝(飯後血糖容易飆)

為什麼低GI比較好? 這類食物消化慢,血糖會像爬樓梯一樣緩緩上升,不像高GI食物像坐雲霄飛車。偷偷加碼小技巧:吃白飯時加點糙米混搭,纖維量馬上多3倍!


原則二:定時定量比算熱量更重要

醫師最常聽到糖友抱怨:「我都有算卡路里啊!」其實重點在「固定用餐時間+控制每餐醣量」。建議這樣分配:

  • 🕖 早餐7-8點:1碗燕麥+1顆水煮蛋
  • 🕛 午餐12-1點:2/3碗糙米飯+半碗青菜+掌心大魚肉
  • 🕡 晚餐6-7點:1片全麥吐司+豆腐湯+涼拌小黃瓜

外食族救星菜單:超商挑「蕎麥涼麵+茶葉蛋+無糖豆漿」,記得醬料包只用半包!


關鍵營養素不能少

除了控制醣類,這些營養素幫你穩定血糖:

  • 🔩 :像血糖調節器,糙米、綠花椰菜裡都有
  • 🧲 :幫助肌肉放鬆,多吃深綠色蔬菜準沒錯
  • ⚙️ :強化免疫力,牛小排、牡蠣含量豐富

懶人保養法:營養品補充

如果忙到沒空備餐,可以選擇「糖尿病專用營養補充品」。挑選時注意:

  1. 有明確標示「低GI認證」
  2. 含鉻、鎂、鋅三種關鍵礦物質
  3. 蛋白質含量足夠(每份至少10克)
  4. 無額外添加糖分

醫師提醒:「營養品是輔助,不能完全取代正餐!」建議當成點心或緊急代餐使用,每天最多補充1-2次。


常見QA破解

❓「水果真的不能吃嗎?」
→ 選蘋果、芭樂、小番茄,避開芒果、荔枝等高甜度水果,份量控制在拳頭大小

❓「忍不住想吃甜食怎麼辦?」
→ 安排在正餐後吃,並且減少當餐主食份量,例如吃蛋糕就少吃半碗飯

❓「喝無糖豆漿可以取代牛奶嗎?」
→ 可以!但要注意鈣質補充,每天至少曬太陽15分鐘幫助維生素D合成


貼心小工具:下載「糖尿病飲食APP」,輸入食物名稱自動計算GI值和醣量,還能設定用餐提醒功能,幫助培養定時吃飯的好習慣!

分類:飲食營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