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旋地轉以為地震?當心耳朵裡的小石頭在作怪!
最近花蓮7.2強震後餘震不斷,南投36歲洪小姐某天睡醒翻身,突然覺得天花板在旋轉,伴隨噁心嘔吐感,原本以為是地震後遺症,就醫才知道是耳石脫落搞的鬼!這種俗稱「良性陣發性眩暈」的症狀,其實跟我們內耳裡的小石頭大有關係…
耳朵裡的隱形平衡器:比沙子還小的碳酸鈣結晶
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蔡昌益醫師解釋,我們的內耳裡藏著數百顆比沙粒更細小的碳酸鈣結晶(專業術語叫耳石)。這些小石頭平常乖乖待在橢圓囊裡,就像「人體平衡感偵測器」,當它們不小心掉進半規管時,只要頭部轉動就會引發天旋地轉的暈眩感!
為什麼耳石會離家出走?
- 地震劇烈搖晃可能震落耳石
- 熬夜加班、壓力大導致睡眠品質差
- 頭部曾受撞擊(車禍、運動傷害)
- 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1.5倍
- 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影響
復位治療後關鍵期!7個動作要像樹懶一樣慢
蔡醫師分享臨床案例,洪小姐接受耳石復位術搭配止暈藥,症狀當天就緩解。但特別提醒治療後3天是關鍵期,這7個日常動作要特別注意:
- 起床躺下:先側身再用手撐起,避免直接仰臥起坐
- 彎腰穿鞋:改成坐著穿,別低頭撿東西
- 喝水仰頭:用吸管喝飲料最安全
- 抬頭看天:看飛機煙火先做好心理準備
- 快速翻身:半夜起床動作分段做
- 突然轉頭:有人叫喚先轉身體再轉頭
- 激烈運動:暫時避免瑜伽倒立動作
耳石脫落會自己好?醫師曝殘酷真相
雖然耳石可能自行吸收,但蔡醫師強調:
- 未治療者平均要忍受3-6週反覆暈眩
- 復發機率高達50%,尤其是更年期女性
- 可能誘發恐慌症(怕暈眩不敢出門)
- 長期姿勢代償導致頸椎受傷
建議治療後搭配「凝視訓練」:走路時盯著遠方固定點,搭配頸部緩和運動,能幫助大腦重新適應平衡感。日常補充維生素D3也有助耳石穩定,但記得先諮詢醫師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