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皮膚癌最致命類型曝光!7種痣變化別當小事 醫:這些部位最危險

皮膚癌最致命類型曝光!這些痣變化別輕忽

真實案例:阿嬤嘴唇黑痣竟是癌

85歲鍾阿嬤發現下唇突然冒出一顆咖啡色凸起物,原本以為是普通痣不以為意。沒想到幾個月後開始潰爛流膿,擦藥膏也治不好,傷口還越變越大。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才發現,這顆「偽裝痣」竟然是皮膚基底細胞癌

整形外科李京軒醫師用V型楔狀切除術幫阿嬤動手術,沿著嘴唇自然紋路切掉病灶,特別注意保留嘴唇功能和外觀。術後阿嬤恢復良好,現在定期追蹤都沒復發。

皮膚癌三大魔王比一比

類型 發生率 危險性 特徵
基底細胞癌 50%以上 ★★☆ 生長慢、少轉移
鱗狀細胞癌 20-30% ★★★ 可能侵犯深層組織
黑色素瘤 約1% ★★★★★ 轉移快、致死率高

李京軒醫師強調:「黑色素瘤雖然少見,但就像皮膚癌中的隱形殺手,惡性度高又容易轉移。反而是最常見的基底細胞癌,只要及時切除,治癒率超過9成!」

7大危險徵兆口訣:ABCDEFG

  1. Asymmetrical(不對稱):痣的形狀歪七扭八
  2. Border(邊界模糊):邊緣像墨汁暈開
  3. Color(顏色混雜):出現棕、黑、紅混色
  4. Diameter(直徑過大):超過0.5公分要小心
  5. Evolution(快速變化):幾週內突然變大隆起
  6. Feeling(異常感覺):會癢、刺痛或麻木
  7. Growth(持續生長):傷口超過1個月不癒合

高危險群注意!這些部位最容易中招

  • 曝曬部位:臉部(尤其鼻樑)、耳朵、脖子後方
  • 摩擦部位:手掌、腳底、腰部褲頭處
  • 特殊部位:指甲床、私密處黏膜

李醫師特別提醒:「如果發現同個傷口反覆結痂又破皮,或是痣的顏色深淺不一,就算不痛不癢也要趕快就醫。門診常看到阿公阿嬤把癌病變當成『老人斑』,拖到潰爛才來治療。」

皮膚癌治療新趨勢

除了傳統手術切除,現在還有:

  • 莫氏微創手術:邊切邊化驗,保留最多正常組織
  • 光動力治療:用特殊藥膏+光照殺死癌細胞
  • 標靶藥物:針對已轉移的黑色素瘤

醫師強調:「預防勝於治療!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紫外線最強,外出要戴抗UV帽子、擦SPF50+防曬乳,每2小時補擦一次。建築工人、農民等戶外工作者,建議穿防曬外套加強保護。」

分類:醫療疾病